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道德文化

道德文化

舜文化--中华道德文化之祖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9月26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简说舜文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是道德文化之源。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尚书》也有"德自舜明"的记载。2000年6月公布的山西省襄汾县境内发掘的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表明:尧舜时代已有了文明国家的起源。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盘?地盘?人盘?龙盘!日月如梭,东升西落,东西风行,子午经灵。华人在地球村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灵魂传承的载体。

舜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之根的地位

文化根脉所系的东西必定关涉到人的生存,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而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能真正阐释这种作用的东西便是舜文化。舜文化作为一种简单而概括的哲学性表述,往往被称之为“唐虞之道”或“尧舜之道”,它决定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既维系着中国人的物质生存秩序,也维系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所需。如果说炎黄文化是中国人的“血缘”之根,它侧重的是中国人的生物性来源,舜文化则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它关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和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本。

如何确定文化之根脉络

要真正确立舜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之根的地位,需要理清它在中国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中的影响。为此,本课题拟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首先,从文化典籍中追寻其脉络,梳理历代学人对舜文化的理解和阐发,描摹出舜文化在典籍文化中的生发衍变图,并分析其对中国人生存状况的决定性影响;其次,从民间的礼仪文化特别是民间祭典中追寻舜帝崇拜的脉络

有虞氏后裔传袭

大孝有虞舜帝故里碑有虞氏,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的舜帝部落名称。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这个部落信奉一种食自死之肉的仁兽“驺虞”为图腾。舜为虞幕的后裔,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受尧帝禅让,登帝位。

舜帝,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谥号曰舜。舜生于垣曲故里,佐政辅尧于平阳,建都于蒲坂,国号有虞。

有虞氏部落在山西南、河南西北一带活动,故里在垣曲,佐政在平阳,都城在蒲阪。而舜禅让给禹后,禹上演了“隔代遗传”的好戏,让自己的儿子启间接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禹和启对仍很强盛的有虞族进行迫害是可以想象的。禹将舜的儿子封于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进行迁徙。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大量向南、北、东方迁移,有虞氏进入衰落时期。到了少康时期,少康受到伯思的帮助,其时伯思的封地是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伯思给了少康巴掌大的一块地叫纶邑,在虞城东南。

有虞族的一支后裔虞遂一直留居在蒲阪。至于其他有虞部落后裔的分支,虽有不少,但大都不成气候。周武王灭殷后,因有虞氏的虞阏父做周室的陶正有功,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太姬嫁给虞阏父的儿子满,封他在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是为胡公。陈是古时虞国的后裔,妫姓。妫是有虞氏的另一个姓,《史记.陈杞世家》载:“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讷,其后因为姓氏,姓妫氏。”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完投奔至齐,改姓为田。田氏遂在齐国扎根,直到最后喧宾夺主,取代齐国姜姓而获取其君权。虞舜的一支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宛丘),算是可以一提的。

虞舜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综合史料和传说,虞舜被推崇为历史上道德最完备的帝王,其“德圣”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孝感动天。如《尚书》所说:“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丞丞,又不格奸。”

2、厚德载物。耕历山,历山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仁爱之德,有口皆碑,因而人人择舜而居,众望所归。

3、举贤任能。举“八元”,“使布五教”;用“八恺”,“以揆百事”;荐大禹,治水成功;任命二十二贤才,得以天下大治。

4、纳言从谏。如《古今注》所言:“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枚。”作五明扇,设诽谤之木以表王者纳谏。

5、惩治奸佞。流共工,放灌兜,殛伯鲧,迁三苗。如《史记》所载:“……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6、以德化人。感化三苗:“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流宥五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7、扩大疆域。黄帝时疆域南到长沙,颛顼时疆域南到长江南沿,尧帝时洪水泛滥,三苗趁机作乱,直至舜帝,才征服三苗,使南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8、敬敷五教。毕身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鼻祖。

9、禅让帝位。禅让始于尧帝,止于舜帝。舜因子商均不肖而“不足授天下”,“乃预荐禹于天,为嗣”。从大禹以后,历代帝王都是世袭制。

除上述九方面“德圣”以外,舜还开创了中国官吏考核制度,如《尚书》云:“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并最早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教育方法论和文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如《尚书》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据古史传说,山西南部是尧活动的中心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大型城址。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该处首先建成一座长约1000米、宽约580米,面积为58万平方米的城。到了公元前2100年前后,扩建成长1800米、宽1500米,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大型墓的附近发现了一个平面呈大半圆形的特殊遗迹。复原研究显示,从该半圆的圆心外侧的半圆形夯土墙的有意留出的几道缝隙中向东望去,恰好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太阳从遗址以东的帽儿山升起的位置。发掘者和天文学家都认为,这个遗迹很有可能是与观测太阳的位置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的活动有关的观测天象和举行祭祀的场所,陶寺城址规模巨大,城内功能分区明显。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阶层分化,城内的统治集团已经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和祭祀权,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宰,具有“王”的雏形。有理由认为,至迟在陶寺遗址大城使用的时期,该地区已经进入到早期国家的阶段。

大舜是中华民族开创时期的杰出领袖。上虞相传是舜的故乡,有着数千年虞舜历史文化的积淀。为弘扬以大舜为代表的虞舜子民勤劳勇敢和奋发创业的精神。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为什么舜帝又称为虞舜?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为什么舜帝又称为虞舜?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为什么舜帝又称为虞舜?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在舜耕公园门口广场上,竖立着一块巨石,叫“鹊来石”。相传早年有一只神鹊为曹娥救父事迹所感,以其神力助建造曹娥庙用嘴衔石块作基石。一次,他衔着一块巨石飞越凤凰山时,工匠们正在议论工地上怎么平添这么多建筑石材,发现一只大喜鹊正衔着巨石飞来,于是发出一片欢呼。神鹊见人们如此热情,嘴一松,巨石便掉在凤凰山西山坡下。于是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鹊来石”。舜耕公园修筑时,人们就利用这块神来之石,立于公园口显眼之处,并请美术大师韩美林手书并阴刻,为舜耕公园增添神秘而靓丽一景。

“舜耕”雕像反映的是大舜帝王披星戴月、辛勤耕作的场面。根据古时大象耕田等传说,雕像由象队、大舜帝王和日月星辰3部分组成。象队由高度不等的10只大象构成,大舜帝王立于大象之上,右手托日月星辰,整个雕塑全长约55.6米,最高点约26.4米,气势雄伟、壮观。雕像将采用青铜、不锈钢、花岗岩等多种材料。

舜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伦理道德上,他忍辱负重,仁爱敬孝,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教育,使古代人伦道德逐渐推向全国。二是在社会道德上,力行"乐于助人","邻里和睦","谦恭礼让","童叟无欺"。他"耕于历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人皆让居",把方便让给别人,大家都愿与他同村而居。三是在职业道德上,舜一生从事多种职业,除从事农耕、渔猎以外,还从事手工业生产,经过商。他"他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陶工受其影响制陶器而精美。他以诚相待,从不使假。四是在政治道德上,主张"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非常讲求施政道德。他举贤任能,83岁禅让大禹。

舜文化的历史价值表现在:舜文化为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着精神凝聚作用。其现实价值表现在:舜文化是凝聚海内外同胞民族情感,实现祖国统一的精神力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传承作用。舜文化主要通过儒文化传承。儒文化的相当一部分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予以继承发扬,是我们当今发展先进文化不可忽视的基础和源泉。

所谓舜文化,就是我国始祖“五帝”之一舜帝所创造的文化。舜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发轫之功。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萧克将军来宁远九嶷山考察时,曾指出要加强对舜文化的研究,并鼓励成立舜文化研究会,他愿意为会长。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机构至今未能成立。但舜文化研究的热潮目前已在舜帝的藏精之所九嶷山下悄然掀起。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姚姓,名重华。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一位领袖,《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的“五帝”之一。在“五帝”中以“德”著称。相传,舜的父亲是一位盲人,舜母早逝,其盲父娶后母生弟弟象,父亲及后母和弟弟不讲道德,屡次想杀害舜,均被舜巧妙脱逃。面对父亲、后母及弟弟的不仁不义,舜始终以人子之礼孝事父母,友爱弟弟。二十岁在社会上就以孝悌而广有德声,被四方的部落推为尧帝的继承人。尧帝以二女下嫁舜,以九男与其相处,观察舜治家与在社会上的处事,发现其确有以德感人、弃恶向善的美德,便把帝位禅让给了舜。由于舜处处以身作则、善于用人,不仅治理好了多年的水患,而县使农、工、商和音乐艺术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社会现象,被后人称为“舜日尧天。”舜帝晚年,将治水有功的禹举为继承人后,仍以关心下民为已任,在南巡百越,体察民情途中,“崩于苍梧,葬于江南九嶷”。

舜文化是舜帝身体力行创造的,是舜帝平生实践的结晶。

舜作为人子和兄长、尽管受到父亲、后母及弟弟的屡次陷害,仍然对父母报之以晚辈的孝敬,恪尽兄长对弟弟的友爱。在社会生活中,在处理与其他社会成员关系中,舜亦是身体力行去创造、去推行一种社会公德。如舜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雷泽的人也学他把丰盛的渔场争相让给他人。可以说这就是“专门利人,毫不利已”的“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乐于助人”精神的初始。在职业道德上,舜亦是以身作则,带动河滨制陶的工匠和在寿丘生产用具的工匠恪守职业道德精心制作,在负夏经商亦是以诚相待,不以获利为目的。在治理联盟上,舜帝靠的不是发号施令,而是身体力行地率先示范。后人称其为“无为而治”。所以说,舜帝一生的社会行为,就是舜文化的实践,是最初始的创造。

对于舜文化的内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仅限于“伦理道德”。通过对史料的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它是道德文化的集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伦理道德。舜二十而以孝闻,被四岳荐于尧帝。这是舜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根源。舜在多次遭到父母及弟弟象的加害后,仍然一如既往。同时,命契作司徙,“敬敷五教”,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的五常教育,创造家庭和睦的生活,这一家庭伦理道德标准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2)社会道德。舜在社会道德方面,力行“乐于助人”、“邻里和睦”、“童叟无欺”。他“耕于历山,人皆让畔;渔于雷泽,人皆以让居。”舜在社会生活中,身体力行把方便让给别人,影响了周围的群众;提倡邻里和睦,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大家都愿与他相处,都愿与他为邻同村而居。

(3)职业道德。舜一生中,从事过多种职业,除从事农耕、渔猎以外,还从事过手工业生产,经过商。“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若窳。”陶工们受他的影响,把陶器作得精美又耐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则是以诚、信对待商品生产和经营,不使假,更不欺行霸市。

(4)政治道德。舜在继位执政后,在治理国家方面,讲究施政道德。他举贤任能,用人唯德唯才,“举八恺、用八元”,“流四凶族”,表明他“善恶分明”。最后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政治道德,选定带领民众治水的禹为继承人。在政治生活中,舜“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妄人。”对南方三苗民族问题上,“舞干戚于三苗”,以道德和高尚的音乐艺术去感化、教化三苗民族“弃恶从善”。出现了“九族亲睦”、“合和万帮”的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局面。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沦丧等种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不少社会学家认为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重视伦理道德标准的重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道德。”舜文化所包含的道德文化,是与这一道德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因此,开展对舜文化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是具有积极重要意义的。

相传大舜曾耕于历山,天使大象为之替耕,飞鸟为之代耘,其孝感动天地。舜耕公园就体现舜帝以孝为先,勤政为民这一主题。

上虞大舜公园永州之古,从《尚书》、《史记》等经典古文的开篇之目,即可窥见一斑,人类文明之初的曙光最先照亮的地方无疑就有永州。而舜文化,正是这缕曙光的源头,是华夏美学的滥觞。

在文明社会中,每一项物质成果,每一项精神产品,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这是人类为自己设定的一个哲学范畴。舜帝所处的时代,尚属原始社会末期,一切文化基因都是松散而无序的,只有今天的人才能将其概括整理为舜文化。

舜文化的精髓是道德文化。《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说明道德从舜帝那时起,才有了明确的规范。作为帝王,舜不仅是道德文化的创始者,同时又是道德文化的实践者。他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他“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在麓,烈风雷雨弗迷。”这仅仅是尧在禅让之前对他的考验。尔后,舜践帝位,又“举八恺”,“辟四凶”,“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最终“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道德高尚的原始共产主义雏形。

舜文化从伦理、职业、社会、政治等多种角度展示其文化内涵,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与四千多年前的舜帝时代比较,社会生产力已高度发展,科技已空前进步,社会的物质财富和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已极大丰富,而作为精神领域的道德建设却未能与物质生产一样同步发展,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遗憾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