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与新徽商的崛起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一、徽商的历史概况
1、何为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称“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朝喜靖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这种生存条件的不足使他们只有经商一条路。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是与它“贾而好儒”的特点分不开的。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为外衣来包装自己,并且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得利,所以,徽商在创造商业的繁荣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历史上的曾经繁盛毕竟不等于永久的兴旺。在腐朽的晚清政府统治下,外国经济政治势力的强悍入侵,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频频爆发的农民起义,使以商为本的徽商遭到了沉重打击,再加上自身经营上的因循守旧,生活上的骄逸奢侈,不思进取,或者挥金如土的捐官纳贵,20世纪初,在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统领商界数百年的的徽商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2、盐商、粮商、布商、茶商、木商
盐商:徽人常说:“吾乡贾者,首鱼盐,次布帛”。足见徽商对经营盐业十分重视。两淮盐场产盐最多,盐利最大,因而也就成了徽商竞趋逐利的地方。直到道光十年(1830)改行票法之前的200余年中,可以说是徽州盐商的极盛时代。这时在扬州的徽盐商中,继黄、汪、吴数姓而兴者又有江、程、徐、郑、曹、宋、鲍、叶诸族。他们或为场商,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
粮商:徽州山多田少,粮食不足,不得不仰给于四方。自唐宋以来,徽人就重视经营粮食贸易。但那时徽州粮商的活动主要是将外地粮食贩入徽州,其规模还不算大。明中叶以后,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浙,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粮食反而不能自给,必须依赖长江中上游的接济。于是惯为粮商的徽人便迅速扩大了他们的经营规模,一跃而为吴楚之间从事粮食贸易的主要商帮了。万历初,苏州发生灾荒,采购粮食的商船云集于江西,而其中“徽人尤众”。在苏州囤积粮食待价而沽者也主要是徽商。
布商: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就有人说:“松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足见那时盛产棉布的松江,已经成了徽人竞趋逐利之场,棉布显然已成为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了。苏浙盛产棉布的城镇,几乎无一不是徽州布商辏集之处。他们或持有少量资本走街串巷,从农家织妇手中零星收购棉布;或开设牙行、布庄,把持市场压价收布。
茶商:徽州山区盛产名茶,尤以休歙所产的松罗茶最受消费者的欢迎。宋元以来,徽州就已开展以茶易米的活动,以补当地粮食的不足。明清时期,徽州茶叶的销售大增。于是茶叶贸易遂成徽商经营的“巨业”,徽人中也出现了不少“世守其业”的专业茶商。明清时期继续推行“以茶治边”的政策。明清时期,茶叶还是一种重要的出口货物。
木商:徽州山区盛产杉木,早在南宋时期徽人就已从事木材贸易了。他们每年冬季入山伐木,待至梅雨季节河水涨泛的时候,便利用水力运载出山,或由青弋江运至芜湖,或由新安江运至严州(今浙江建德县东北),然后转销各地。杭州也是一个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清朝乾隆时,徽州木商在候潮门外创立木业公所,藉以维护徽州同行人的利益。
3、徽商缘何称雄?
明清晋、陕、鲁、粤、浙、闽、湘等诸多商帮,他们虽然都艰苦创业,擅长经营,可就所处具体环境进行必要变通的能力,对于教育文化的重视,在礼俗方面的投入,均不如徽商。这便是徽商何以转衰为胜,称雄百年的关键。
4、徽商的商德
古人经商;讲究商德。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因此比较更讲究商德修养。一般说来,用“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这十二个字来概括徽商的商德。
5、徽商的兴盛与衰落
历史上称雄中国商界的徽商,是怎样兴起的.又是因何衰落的?
徽州与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毗邻,境内有新安江直通杭州,水路交通极为方便,山货土特产品又极为丰富,有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同时徽州山多田少,山民不得不“远贾他乡”,“求食于四方”。且徽州商人有“徽骆驼”精神,外出经商常常数年不归,不辞山高路远,虽山陬海隅,孤村僻壤,以至海外,亦无不涉足。
明朝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成化以后,因明王朝改变“开中法”,把商人输粮边区,换取食盐,在一定区域贩卖的方法,改为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给盐,听其贩卖。这样一来,重要产盐地区一一两淮、两浙,成为盐商集聚中心,徽商占人地之利,逐渐以发展盐业经营而雄飞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徽商形成了盐、典、茶、木四大行业。除比,还有布匹、丝绸、粮油、陶瓷、漆器、药材、徽菜,以及山杂南北货、京片百货等多种多样行业.对徽商来说,只要有利可图,无业不就。徽商经营方式也灵活多样,大体有这样五种:一是走贩(长途贩运)二是囤积(囤积居奇,贱买贵卖),三是开张(广设店肆,开展竞争),四是质剂(经营典当,权子母钱),五是回易(以所多易所鲜)。也有前店后坊或设厂兼营直接生产的.
徽商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清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陶澍,革除淮盐积弊,实行票法年之间,不仅使过去商人亏欠的数千万两盐课得以销除,反增加收入以千万计,盐商利益受到重大打击。
二、清咸丰三年,户部占侍郎兼管钱法堂的歙县人王茂荫,认为要想钞法行得通,办得好,必须依靠商人,要给商人以运转的方便,也要给商人以优惠的利益。他的这个建议,不但没有被奕许采用,反以为受苟人指使,严加斥责。这样对经营钱业的徽商打击也很大。
三、清康乾时,对典商查禁重利,后又加增典税,左宗棠更增质铺岁月,而典商几败。咸丰四年起实行“厘金”,税卡林立。向以长途贩运为能的徽商,赚钱也不象过去那样容易了。
四、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舶来品,倾销于我国各地,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用机器生产的商品,就是“只此一家”的徽墨,也受到舶来品钢笔、墨水的冲击。同时,随着洋商的出现,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也成了徽商的劲敌。 五、泥古于封建生产经营方式的徽商,在与新兴的闽、粤、江、浙商帮的竞争中,逐渐为其压倒。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咸丰同治年间,徽州战乱延绵年之久,开始是团练的输捐搜刮,后是曾国藩督师祁门又纵兵大掠,使全郡窖藏一空,加之太平军与清军攻防争夺,激战不断,残酷地焚、烧、杀、掳,尸首遍野,庐舍为墟。徽州惨遭自古以来罕见的灾难,使得徽商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受到严重的摧残。总之,徽商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产物,历史虽然很长,但由于没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就决定它的不可避免的衰退命运。
6、徽商的历史代表人物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 康熙、乾隆年间,“钻天洞地遍地徽”,“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徽商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徽商才开始走向没落。 绩溪徽商的兴起比徽州其它县要晚一些,当徽属各县之徽商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据史书记载,大约在明代中叶,绩溪徽商才兴起,到清末蔚成大观。绩溪徽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红顶巨商胡雪岩。 ——徽墨名家胡开文。 ——茶商胡炳衡。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 ——胡适先生的家乡上庄村,是一个被人称作“小上海”的徽商故里,他与胡开文是本家。
三、新徽商的迅速崛起
(一)徽商精神与现代经济
徽商发展的历史,能否为现代经济提供一些值得重视的借鉴?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为现代商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第二,徽商形成的商业道德仍是现代商业所应遵循的准则之一。
“贾而好儒”是徽商显著的特点。“贾而好儒”的结果不仅使徽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从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经商经验,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徽商具有一种理性,这就是以儒道经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举其大端,有以下几条:
一是以诚待人,以信服人。
二是薄利竞争,甘当廉贾。
三是宁可失利,不可失义。
四是注重质量,提高信誉。
第三,徽商重教兴学的风尚在现代社会也值得大大发扬。
徽商不仅自己贾而好儒,而且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他们在致富以后,或者兴建书屋,购买书籍,以重金延师课子;或者亲处督促子弟读书;或者兴办义学,教育本族子弟;更有甚者则兴建书院或捐资书院;也有资助本地本族子弟参加科考。重教兴学已成为徽商的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历经几百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提高了一代代徽商的文化素质,使他们经商更富于理性。二是培养了徽州莘莘学子,他们搏击科场,跻身仕途,反过来又成了徽商的政治靠山。三是造就了一代代徽州学人,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四是发扬光大重教兴学的社会传统,对后世商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新徽商迅速崛起
徽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徽商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曾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徽商的经营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是有一定促进意义的。
如今,一大批“新徽商”迅速崛起,影响日益扩大。徽商东进杭州入上海,渗透苏浙全境;抢滩芜湖,控制长江淮河流域;北占大运河,往来于京晋冀鲁豫;西挺江西,沿东南进闽粤。徽商的昌盛,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开放、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至今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的徽商离土离乡,无一不是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创出辉煌实业,成就了徽商的英名。今天的安徽人应该有比历史上的徽商更为开放的意识、更加勇敢的创业精神,应该创造出远比昔日的徽商更加辉煌的经济成就。安徽要实现富民强省,惟有依赖安徽千千万万的能人志士发愤创业,形成宏大的一代“新徽商群体”。只有如此,安徽才有出路,安徽才有希望。
如今,在“徽商精神”和“徽商文化”的催生下,一大批秉承着“徽商精神”的“新徽商”,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马钢集团、海螺集团、铜陵有色、江汽集团、徽商集团等十三家企业,已跃入全国千强企业行列;海螺集团、奇瑞汽车、丰原集团等抓住机遇,勇于开拓,迅速在同行业中处于全国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在省外的皖籍企业家中,像巨人集团的史玉柱、比亚迪集团的王传福、雨润集团的祝义才等商业奇才,以他们传奇的创业色彩,塑造着“新徽商”的新面貌。在海外,还活跃着一批徽商巨子,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正在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徽商故里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明日的徽商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安徽处于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与长三角紧密相连,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首选之地。能源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日益凸显,推动着安徽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特别是我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加工制造、原材料、化工、能源、高新技术等八大产业基地,构建防洪保安、通达等六大基础工程的“861”行动计划,为新徽商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昨天的徽商是安徽的骄傲,今天的徽商是安徽的品牌,明天的徽商是安徽的梦想。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徽商研究论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
- 下一篇:姜尚故里考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