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老济南的四合院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过去,在老济南的南关(现在的南门桥、泉城广场一带)有司里街、所里街、后营坊、宽厚所街几条名街。这里居住的都是老门老户人家。独门独户的四合院民居显现出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泉城悠然自在的风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建设,如今只能到宽厚所街去寻觅当年的民居和民俗了。

我们家以前是宽厚所街的大户人家,现在保留的老宅子足有上百年历史,我们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11代,老宅子既见证了我们家的兴旺,也见证了老街的历史变迁。

我们家的老宅子很有特点,大门外有棵从墙里往外生长的老槐树,由于年代久远,树皮干枯但枝叶繁茂,街坊邻居都称呼我们是老槐树底下张家。

这条老街为什么叫宽厚所街呢?听老辈人说这是有来历的,当时这街上有两户人家因盖房子闹矛盾,有一家的亲戚在外当官,他就求助于当官的亲戚,后来那当官的亲戚写了一封信说道:两家争斗为一墙,让他五尺又何妨,居邻不忘睦为主,宽厚所致持家长。关于街名来历的这种说法是否真实,现已无从考究,但却给老街增添了许多温馨和谐的色彩。

这条街上有许多四合院,街东头的袁家、魏家、郑家,街西头的李家,最有名气的要数金家大院。街上还有“江南会馆”(现在的历下区文化馆馆址)和“浙闽会馆”(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年商界人士同乡聚会的场所。

我们的老宅在街东头路北,紧靠着仓门楼子街(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大门并不起眼,不宽也不高,有个尖顶的门楼子,门口两边各有一个不大的方石凳子。两扇黑漆门上用红漆书写着“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老宅子很深,从大门进入,共有五个院落。进大门,东边有个小院,里面有东、西屋各两间。二门较高,门台是大青石的,两扇门比大门又大又厚。这是为什么呢?老辈人说,里大外小,越过越好。第二院里只有三间南屋,里面摆着八仙桌和一对太师椅,据说是为接待来访的客人的。

第三个院是开放式的,高高的石头墙,中间有一个木质的影壁,上面有个福字。这个院里有3间东厢房、两间西厢房,北屋是3间高出一截并带出厦檐的过堂房(正对主院的大堂屋),门前是两层石台阶,有十几米长、带镂空的花格子四扇门。这个院的西屋旁有一口井,水井很深,口不大,为了安全,上面盖着木盖,平常家里人就喝这井水。夏天井水很凉,用它来冰西瓜。院里有棵老槐树,由于年代久远,树皮很厚很粗,但枝叶茂盛,每当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东屋边是间灶房,里面有风箱,砖砌的灶台上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

第四院是主院,大家族的核心所在地。进这个院外人要走东侧带门楼的小门和长长的通道,自家人也可以打开连接前后院子的过堂屋进入(小孩子最爱抄近路,就从过堂屋穿来穿去图个方便)。这个院子完全是青石板地面(前面的几个院落都是砖地面),院落东西长5米-6米,南北有9米-10米,是个典型的四合院。这个院有5间东厢房、3间西厢房,南屋是连接三四两个院的过堂屋,北屋是最高长辈住的房子,称为正堂屋,尖顶的屋脊,高大的出厦,门前有四根青石座圆木柱。这里是全院最高大、最气派的建筑。每当重大节日来临,全家近40口人总会聚集在这里,仲秋节晚上在这里摆上供桌赏月,过年在这里祭祖。院里种有石榴树、无花果,南面的石墙上夏天爬满了爬山虎,郁郁葱葱。还有那棵洋槐,每到开花季节,串串槐花挂满树枝,满院飘出阵阵清香。

从这院进入最后第五个院子,是一个圆形的石门,后院只有3间西屋,是存放粮食的仓库房。这里有个后门,直通仓门楼子街。

全院的建筑物屋顶都是青砖瓦,整整齐齐地排列成鱼鳞状,衬托着白色石灰墙,再加上木质带花隔棂的门窗,典型的四合院古色古香,显现出它的古朴、典雅和庄重。

我们张姓人家在这里住了百余年。我的曾祖父经商,祖父考取举人,是教私塾的先生。据说每年济南文庙祭孔时就由祖父担任主祭(诵读祭文)。我的父辈兄弟四人,都从事教育工作。到我这一辈,兄弟姐妹共有31人之多,教书的就近10人。如今的后代则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后代的子女们也从事多种行业了。

世异时移,我的童年在解放前度过,1948年济南解放时我开始上小学,计划经济年代的商品供应令人难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是我现实人生的亲身经历。如今,我已进入花甲之年,唯独老房子依旧存在,老辈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家产,更留下了述说不完的往事。不久,宽厚所街也要拆迁了,从此这个老宅也将不复存在,也会被新的建筑物所取代,但我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相反,越是久远越清晰可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