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齐烟九点最高峰:华不注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济南东北郊的漠漠平畴上巍然屹立着一座孤峰——华山,此山又名金舆山,也叫华不注山。何谓“华不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以为是从《诗经·小雅·棠棣》中“棠棣之华,鄂不韦华韦华”诗句演化而来。“鄂不”(萼跗)为花蒂,“华不注”是“花跗朵”同音异字之词,也即俗语“花骨朵”之谐音。古时这儿是一片湖水,远眺华不注,像一朵荷花的“花骨朵”,亭亭玉立在烟波浩淼之中。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以简妙淡远的文笔,最早描绘出华不注山那孤秀耸翠的风光:“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华泉,华不注山下泉也。”

在历史上,华不注山下曾杀声震天,金戈铁马,战车滚滚。这里是春秋时期四大战役之一——“鞌之战”的最后战场。这场战争起因实在有些滑稽,起初,晋、鲁、卫、曹四国派人出使齐国,不想四人都有生理缺陷:有瞎了一只眼的、有跛子、秃子、驼子,齐顷公为寻开心,竟挑选四个有同样残疾的人伴随他们。使臣受辱,埋下祸恨。公元前589年,晋国率联军攻齐,齐军迎战于“鞌”(济南北马鞍山)。齐顷公坐在战车上趾高气昂地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等我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餐)。”结果齐军大败。齐顷公溃逃到华不注山下,晋军紧追不舍,战车绕着华不注山追逐了三圈。护卫逢丑父见情势危急,赶忙与齐顷公换位易服。当跑到华泉附近时,战车的骖马缰绳忽被树枝挂住,车停下来。逢丑父让齐顷公佯装下车取水,晋军赶上,他冒充齐君束手被擒。齐顷公趁机于乱军中狼狈而逃。因华不注山有此故实,遂著名于史。明末文学家王思任谓:“华不注、大明湖、趵突泉,济南之三誉。”盖有因也。

汉代以后,济水泛滥,华不注山四周变成方圆二十余里的一片大水。唐时称“莲子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云:“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渔船掩映,罟罾疏布。”粼粼碧波之中华不注山如含苞欲放的荷花越显奇秀。唐李白在济南时入了道教,他登上华不注山,想象着在这里遇到神仙赤松子,借骑白鹿,乘风而去。其《古风》诗云:“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余一白鹿,自挟双青龙。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从。”这样,华不注山又平添了几分道家的神秘色彩。及至后来,相传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竟在此见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故旧时山腰有吕祖祠,后圮废,晚近又重修。清雍正时,华不注周围已由沧波变为平陆。旅人策马而行,已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了。

华不注山是“齐烟九点”群山中最高的山峰,钟灵毓秀,云蒸霞蔚。独特的山形与渊源的人文历史构成了华不注秀色可餐的风貌。登山长啸,能不兴怀?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