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苏州太仓发掘出明代古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苏州太仓际渡镇陆东村建筑工地上发掘出一座明代夫妻妾合葬墓。当香樟木制的棺木开棺时香气四溢,令人称奇。该墓共出土器物28件,其中三件玉器——大小两支白玉发簪和一块包金玉带板尤其珍贵,反映出明代苏州作为全国制玉中心的高超工艺。

接到发现古墓的消息后,太仓博物馆的考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了陆渡镇陆东村建筑施工工地。当时墓葬轮廓已大致外露,长宽约3米见方,清理抻浇浆层之后,露出后棺椁上部,只见三棺椁南北向东西并列。其中东棺棺木为香樟木制。令人稀奇的是,事隔400年左右开棺,所有在场工作人员还能闻到一股樟木香。当时有老年群众反映,该墓人称“俞家坟”、“香樟树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墓葬上部已经过平整,考古人员分析认为是明代晚期家族三人合葬墓。

在该墓出土的28件器物中,有三件玉器尤其珍贵。其中两支白玉发簪质地细腻,簪首为圆雕如意凤纹形,鸟作展翅欲飞状,栩栩如生。专业人士考证,这全是苏州制造。苏州在明代是全国的制玉中心,从出土的发簪可以看出,当时苏州已经将难度较大的圆雕工艺运用得相当纯熟。另一件引起专家关注的是一块包金玉带板。玉带是古代官员腰系物,用来显示官阶等级高低,由多块形状不同的玉带板镶缀于革带上形成,这件出土物大致是玉带上多块玉带板中的一块,和用白玉料,玉质纯正润泽。正面浮雕为胡人舞狮图,这一图案多见于元代,拥有者应该是身份很高的王公大臣,但是陆东村合葬墓的其他出土器物均提示该墓是明代晚期墓葬。因此考古人员说,还是应该认定是明代墓葬,而那块玉带板可能是墓主的个人收藏。这块玉带板背面以金片包镶,两侧有如意衔环,四边角上各有两个牛鼻穿,供与革带相联结,玉带制度从唐代至明代流行达千年之勺,清代服饰改易后,玉带也就不复制了。这块包金玉带板的出土为太仓历年来古墓挖掘中首次发现,在苏州也是很罕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