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文化行旅—《二泉映月》的故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五十四年前的9月2日晚,《二泉映月》在崇安寺三圣阁响起,月底在天津市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终于走出无锡,走向了全国。

《二泉映月》有许多故事。有的说,此曲是阿炳徘徊于天下第二泉所作;有的说,此曲被美国的卫星送上了太空。前者纯属望文生义,《二泉映月》本是无标题 曲,是阿炳夜归途中所拉的最后一首曲子。后者以讹传讹,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向太空发射外生命探寻飞行器(不是卫星),搭载着多种人类用品,有一张金属唱片灌制了 音乐和语言,其中有一段中国古琴曲《高山流水》,寄寓人类寻找太空“知音”的冀盼。

不过,在《二泉映月》的故事中,确实有一段与美国有关。1973年9月,美国费城交响乐团首次来华演出。这是中美建交不久最重大的文化交流,令世人瞩 目。在华期间,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交流联欢,中央乐团演奏了由吴祖强改编的《二泉映月》。一曲终了,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奥曼迪当即向李德伦索要总谱。但当时的 政治背景,使李德伦无法立即满足客人的需求。

这一交流联欢活动也引起了美国新闻界的关注。随团来华的《纽约时报》著名专栏音乐评论家逊伯格撰文,说:“李德伦为了显示中国的弦乐,特选了十分动人的 《二泉映月》,优美哀婉,沁人心脾……”费城交响乐团决定把《二泉映月》作为演出曲目,写信给李德伦索要有关《二泉映月》的文字介绍资料。但那要命的“哀婉”二 字,被“四人帮”抓住了把柄,说哀婉的乐曲没有阶级斗争,不准寄资料,并要李德伦在他们起草的拒绝回信上签字。

二十年后,1993年费城交响乐团第二次来华演出。5月23日下午5时飞抵北京,当晚受下榻的凯宾斯基饭店的邀请,五位乐手演出一场小型室内乐,在烛光 中演奏了舒伯特、拉威尔、罗西尼的作品,最后加演了《二泉映月》。乐手对这首中国乐曲韵味的把握,小提琴对二胡揉弦技法的运用和音色模仿,十分成功。李德伦也想 借此机会了却二十年来的心愿,特请吴祖强亲笔签名和批注,把《二泉映月》的乐谱、资料送给了费城交响乐团。遗憾的是当年的老朋友奥曼迪已不在人世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