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地名漫话—东坡名胜在新桥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新桥镇地处江阴市东境,与张家港塘市、杨舍镇相邻。境内有蔡港河、太清河、华 塘河诸水道纵横相交,贯穿南北东西,水系成网,河渠密布,南入太湖,北注长江。 蔡港河北面通长江,东横河以南一段又称南蔡港河。南蔡港河上从北至南分别有北新桥、陶 家桥、苏墅桥、马嘶桥、南新桥等。传说吴王曾在此狩猎,射得白鹿,故宋至明代这里属 白鹿乡。

元末明初,有张姓人来到这里垦拓成村,名新桥里。明代形成集市,称南新桥市,隶属于白 鹿乡。清代属马嘶镇。建国后建新桥乡,后改称公社,现为新桥镇。这里 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粮桑均宜。

蔡港河是新桥镇也是江阴东部地区的一条水上干道,原来航道蜿蜒弯曲,河窄水浅, 引泄不畅,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多次进行疏浚治理。蔡港河流经的一些地方,颇 与一些历史名人有关。蔡港入江口原有龙王庙,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航海家三保 太监郑和重修。白龙山东南的苏墅桥,因清代出了个陶孚尹而得名。陶孚尹字诞先, 曾任安徽桐城训导等职。陶孚尹工诗善文,他写的《澄江竹枝词》清新不俗,描绘 了江阴的风俗史事、地理和特产:“长江如带绕城偎,四野青屏锦作堆;千载延陵陵谷变, 居人犹说让王碑。”“柳 岸烟汀钓艇疏,河豚风暖燕来初;尚方尽却扬州贡,贱杀江头子鲚鱼。”“花关??槿篱斜 ,姹紫嫣红入望赊;争说古泾花事足,洛阳三月不须夸。” “霜落风高坠叶黄,木棉如雪满江乡;原头多少携筐女,不爱猗猗陌上桑。”“横河东去接 雷沟,侵晓行人抱布稠;珍重寸缣休浪掷,寒山龟手数更筹。”“编蒲不似治丝难,巧制团 团比素纨;一缕花纹新样好,桃笙冰簟等闲看。”“芙蓉湖边紫蟹肥,白苹红蓼秋烟霏;采 菱歌罢日初夕,青箬绿蓑相送归。”

明万历年间,曾在苏墅桥岸上拆得“东坡田舍”石碑。 相传北宋文学

家苏轼晚年在此结庐,清幽静谧,无车马喧闹,一派田园风光。一日, 苏东坡骑马在这一带观景。适逢江南春回大地,艳阳高照,看到麦苗青青,菜花金 黄,不觉游兴骤增,策马向南疾行。突然来到蔡港河边,该马前足腾起,长嘶一声, 差点把苏东坡摔下马背。苏东坡定睛一看,眼前一条大河,河面上架着一座烂木板 桥,行人走上去,摇摇晃晃令人担忧。苏东坡不能过河,很是扫兴。他便跳下马背, 进了村子,把当地士绅全部叫来,下令让他们把烂木板桥拆除,重新建造一座大石 桥。很快,一座新的石板桥造好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苏东坡,就把这座桥命名为马 嘶桥。

苏墅桥也属一个村镇,邑人苏滨有《苏墅》诗,记录了一些与苏东坡有关的事:“ 流水斜阳外,村墟杳霭间。何年遗片石,终古爱眉山。阳羡田空没,兰陵宅易还。 耦耕吾所乐,风雅自相关。”清初陶尚虞率子孚尹移居此地,出资在蔡港河上重修 桥梁,“通商贾行李之往来”。当时正逢灾荒之年,民不聊生。清人史有光《新桥 叟》一诗,记下了受灾农民盛夏挑水命丧瓜田的悲惨情景:“新桥老叟七十七,白发蓬松面 黧黑。一儿已死孙早孤,出外萍飘觅衣食。伶仃孤苦迫衰年,活计惟存半亩田。去年种瓜收 倍利,今年种瓜瓜脱蒂。火云覆地如炉烘,讹言上天降赤龙。此翁担水新桥畔,曲 背辛勤手浇灌。黄尘扑面恶热侵,力尽心忧魂倏断。噫嘘欷!此翁可怜不惜命,半 亩瓜田竟身殉。”桥修成后,陶氏便在桥堍搭建棚舍,并煮粥赈助饥民,四方农民 闻讯都赶来食粥。人们称之为“活人桥”。陶公煮粥赈饥,被百姓传为美谈。桥上 有石刻对联:“桥跨东西,别墅遗碑传苏老;港通南北,活人厚泽溯陶公。”“活 人桥”又称苏墅桥,当地村子也叫苏墅村,后称苏市村。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