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寂静大青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赵文林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我一直以为世间沟壑都是一种阻隔,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心里的,否则,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桥。直到我游历了大青沟之后,才知道世上还有让人更贴近自然的沟壑。

大青沟位于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境内,是远古时代的原始森林断裂层。我是受友人邀请从昌图县出发,横跨辽宁、吉林、内蒙三省,行程七百余里到达大青沟的。途中经过大军阀吴佩孚居住过的郑家屯,由郑家屯往前,是一片高粱不生、玉米不长的盐碱地,远望去,长天厚土,野草零乱丛生,树木抱团成长,一任野风阴嗖嗖地吹着,间或点缀些牛羊,这就是现代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笔下的科尔沁草原。穿过这片荒地,就是大青沟了。

想象中的大青沟应该是一条没有水的河流。可事实告诉我,这里不但有水,而且还是由无数眼清澈山泉汇集而成的涓涓溪流(这条溪水一直流到辽宁省彰武县镜内的旅游区“大青沟水库”),溪水两面的沟坡上丛生着茂密的千年古树,虬劲苍郁,遮天避日,偶有几声枭鸟的怪叫,更增添了几分静谧清幽。过长江三峡你是在惊心动魄中领略郦道元笔下的“隐天避日”“不见曦月”的,而在这里,你可以随意租只皮划艇,用不着浆橹,舒适地躺在小艇上,与溪水一起漂流,就可以感受到千年古人所描绘的美景了。我就是在这样的小艇上漂流了两千多米,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短暂而深刻的对悟。

人们热爱自然,寄情山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宁静与和谐。置身于自然山水间,纷繁、喧闹不见了,忧愁、浮燥不见了,这时的你心旷神怡、清明透澈,千种心情都融于自然,归属自然。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种深厚的爱,这种爱没有时空界限,更不会因人而异。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大自然将如此广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我们同样也能把这种爱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人与人之间都由这种博爱衔接,那么,世间还会有沟壑吗?红尘是不是会变得更加美好?两千多米的漂流转瞬就会结束,在这短暂的行程中,大自然竟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宁静”。这种感悟是在内蒙古,在大青沟,在一条溪水上漂流的小皮划艇上。

据导游介绍,大青沟实在有点神秘,说有一种叫长更灯的怪鸟,这种鸟在别处都是在地下筑巢,唯独在大青沟是在树上筑巢;说青蛙在大青沟不会鸣叫;说大青沟没有乌鸦,还讲述了菊丽玛女神诛杀恶魔尼古勒的故事。我对那故事实在不感兴趣,可偏偏有那么多的游人争着抢着与女神合影留念,这使我想起了舒婷的诗句:

与其在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第一天旅游结束时,导游对我们说:“你们若晚来些时日,就能见到大青沟的红叶,绝不逊色于北京的香山红叶。”这句话让我转回头对着大青沟再次凝望,着实憧憬了一番。

当天我们住宿在蒙古包,由于晚上忽然下起了小雨(据说这里一年都下不上几回雨),我们并没有欣赏到蒙古族特有的篝火晚会,可我并不觉得遗憾,我只是冒着小雨在住地的成吉思汗塑象前默视了一会儿。白天导游还在给我们误导:说古代蒙古人讲究“天葬”,人死后将骨灰撒向草原,然后,在其居住过的地方,用石块堆一圆包就是其墓地了,不然成吉思汗怎么会有好几处墓地呢?而那圆包就是歌曲《敖包相会》所提的“敖包”。我知道敖包不是导游所说的蒙古人的墓地,只是蒙语指做边界和路标的石堆,这些当然不重要,我只是在想七百多年前的一代天骄,身后竟没有一座完好的陵墓,实在有些可悲,由此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为什么一部轰轰烈烈的铁血英雄史,竟从白发渔翁的谈笑间徐徐展开呢?答案也就在导游所误导的“敖包”里。

这一晚我睡的非常甜美,陪伴我酣睡的是蒙古包外的茫茫细雨。

大青沟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来一趟大青沟不看看沙漠实在是一种遗憾。第二天,雨停了,我们赶紧来到了赛马场(据说这里以前是乾隆皇帝的一处宫廷猎园),一人租一匹蒙古马,向北行去,大约一小时左右,我们就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里天高地阔,风沙弥漫,不善于骑马的我们,顿觉晕头转向,匆匆地了望几眼无垠的远方,幻想一下沙漠远行的艰难,赶紧勒马转身,原路返回。

这就是大青沟,方圆数百里沙漠包围的大青沟,科尔沁草原让我崇仰前辈名家,原始森林让我感悟宁静,无边沙漠让我痴痴傻想。

再见了,茫茫沙漠!

再见了,大青沟!

再见了,科尔沁草原!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