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失去的地平线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30年代初,一个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外国人发表了一部轰动一时的探险小说《失去的地平线》。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小说里描绘的那个远在东方群山之间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犹如一个魔幻的谜,吸引了无数人探索追寻...
20世纪30年代,“一站”初息,“二站”在即。饱受军备竞赛、经济危机与工业污染之苦的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转向东方,寻求人类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带给人们一个永恒宁静的香格里拉,这个美丽的地方在中国藏区的神秘峡谷里,周围环绕着金字塔般的雪峰、“兰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各种×的寺庙殿宇辉宏壮丽,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生活祥和安宁...“香格里拉”代表的不仅是一片风景,而是一种意境。书一出版,立即引起轰动。1937年好莱坞据此改编的电影更是风靡一时,影片还获得了当年的哥伦比亚电影大奖。该片的主演简.沃特后来感叹到:“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向往香格里拉。”一场世界性的寻访“香格里拉”热从此经久不衰。
再次让“香格里拉”名声远扬的马来西亚华人巨富郭鹤年先生,1971年他在新加坡创办以“香格里拉”命名的五星级酒店。由此,“香格里拉”第一次成了大地上一个可知可感的现实景观。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郭氏的“香格里拉”遍布世界,在酒店业和旅游界,这个名字意味着幽雅、豪华、舒适与尽善尽美。“香格里拉”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语汇,不仅是“乌托邦”,也不仅是虚幻的梦。
玉龙雪山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寻访“香格里拉”的热潮,印度、尼泊尔等国都曾先后声称,他们已经在其境内找到了香格里拉的真实所在。
位于印度喀什米尔喜马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镇,于1957年由印度国家旅游局公开宣布为“香格里拉”,并与假日集团合作,对该地区进行开发,这个过去无人知晓的小镇,一夜成名,三十多年来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为印度创造了近七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尼泊尔的木斯塘,从1992年起也以“香格里拉”的名义,迎来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在某国的“香格里拉”旅游点,甚至摆放着一架老式的飞机,注明那就是《失去的地平线》中主人公康韦乘坐过的飞机。
问题是所有那些宣告,都没有因为它的“抢先”成为事实,人们最终发现,那些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与小说中的描述相去甚远。香格里拉依然是一个梦幻、虚无飘渺,可望不可及。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那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寻访热中显示出来的不懈地热情。但“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又意味着什么,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80年代初,“香格里拉”这个字眼,带着某种新鲜、陌生的异国情调,开始在中国出现。1991年2月,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了《失去的地平线》的中译本,但印数不多,读者也不多。
1995年春天,原在云南旅游集团公司旅行社工作的孙炯,在一份导游员试题中看到:“香格里拉”这一为世人熟知的英语词汇,最早出现在英国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而它语言的真正源头,却出自中国西南某一地区的藏族方言。这句话让他心头为之一震,云南不就在中国的西南么?香格里拉会不会就在云南藏区?
德钦高原人家
1996年2月,孙炯和他的同事踏上了寻访香格里拉之路。他们对照《失去的地平线》,考察了碧塔海、松赞寺和白水台等主要景点。
经过几天的寻觅,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已经初现端倪。他们在与德钦、中甸的藏族干部的交谈中发现:“德钦”与“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世外桃源。
1996年4月,一个由国内外12位旅游专家组成的“寻访香格里拉考察团”到达中甸,从文学、民族、×、语言、地理、藏学等诸多方面对德钦进行大规模地考察、研究和论证。
经过近一年的踏堪与资料查证,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郑重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南部的德钦藏族自治州。中外主流传媒立刻对这一宣告做出了报道,世人为之震惊。
如果历经半个多世纪、牵动世界的寻访“香格里拉”热,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千古憧憬,那么此次宣告,中国人终于为这一历史性的寻访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村落――群山中的明珠
- 下一篇:藏区四大圣湖与母体崇拜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