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徜徉在爱莲池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刘汝忠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庐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往揽胜探奇,留下了五千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章和许多珍贵的遗迹。汉司马迁的《南登南庐山》,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苏轼的《题西林壁》,现代毛泽东的《登庐山》等等,都是歌吟庐山寄意抒怀的著名诗篇。庐山的遗迹旧址之多,更是其他名山所不能比拟的。如“濯缨池”、“洗墨池”、“太白读书堂”、“白乐天草堂”、“白鹿洞书院”、“仙人洞”、“美庐”、“会址”……都是游人士客喜欢去的好景观,我却独对宋周敦颐的“爱莲池”流连不已,浮想联翩。

爱莲池,位于庐山侧星子县东,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周敦颐任南康知军时,因平生喜爱莲花而辟池种莲。沿围数十余丈,中间筑台造亭架桥观赏,命名曰“爱莲池”。并为此写了那篇千古传诵的《爱莲说》,一直为后人所珍视。后任大理学家朱熹和明朝的南康知府张纯,都曾先后对“爱莲池”进行过大规模的扩修,面积达1700平方米。并征得《爱莲说》墨迹于亭内刻立石碑,保存至今。我游庐山时正值初夏,数以万计的莲花竞相绽放,荷叶莲花千姿百态,有的朦胧羞涩,有的奔放挺拔,淡淡地透着和谐宁静飘逸的气息,给人以自然华贵的感觉。凭栏赏花,陶然忘归,真真正正地品味到周敦颐笔下的莲花,是根植于淤泥之中而沐浴于清涟之内的。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花中君子也!

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为官二十多年,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他在十官九贪、民为鱼肉的封建社会,在宦海溷沌、世风日下的官场中,能洁身自爱,一尘不染,实为不易!据史记载,他在南昌时(已官至三品),有一次得急病假死,其友潘兴嗣赶来为他料理后事,翻检他的家什,仅一只破箱和几十文钱而已!令人联想起“萧条棺外无余物,冷漠灵前有菜羹”的海瑞,怎不肃然起敬!他那篇借莲花为喻以阐述“士君子”性格的《爱莲说》,以其洁身自爱的主题,近千年来始终是激励后人抵抗外物侵扰的精神力量。

我留连在“爱莲池”的“观浮亭”上,怀古思今,感慨万千。诸如周敦颐、包拯、范仲淹等这些封建士大夫,尚能廉洁自爱勤政为民,而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当今一些所谓“公仆”,为何就不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在当前的反腐倡廉中,让为官者重温这篇哲理名作,或许能获得“一诵《爱莲说》,尘埃百不干”的良好教益。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