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风物—白荡菱歌唱新曲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白荡在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和枫桥镇交界处,沿湖为四明、运河、共和、大新、旺米五个村。白荡西接阳东河,南连白马涧,往东流入京杭大运河,是阳山地区水系的汇集处,312国道以西水面面积30.9公顷,水很深,为国家六级航道。因其湖面广阔,当地人俗呼大白荡。大白荡分为南北两处,以四明村青头浜为界,南面的叫南白荡,北面的称北白荡。北白荡中原有大小两个芦墩,大的在东面,靠近二渡河,约有6亩面积,地势较低,长芦苇、野茭白等水生植物,黄梅季节要淹没。小的在西面,靠近章宅前,约有4亩多面积。历史上的白荡面积比现在大。1976年南白荡被枫桥公社围湖造田围掉30多亩。
大白荡名称的来历还有动人的故事。相传东晋道人支遁隐居阳山,号“白马道人”,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很有灵性。一天,白马沿着山涧一路吃草,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大湖边上,情不自禁跃入湖中,痛痛快快洗了一个澡。把水搅了个浑浑沌沌。第二年,这个大湖中开满了白花花的菱花,结出的果实又白又大又鲜美。后来,人们把白马放牧的地方叫做“白马涧”,今称马涧。白马洗澡的地方称为“白荡”。白荡里长的菱叫“白菱”。
由于水质好,白荡历史上盛产湖菱,“居人以种菱为业,白菱之名始此”(清.《浒墅关志》)。白荡的菱是馄饨菱,四个角,壳薄而坚,菱肉色白,味道鲜嫩。菱肉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磷、铁及各种维生素。嫩菱可作蔬菜炒食,脆嫩甘甜。菱还有清暑泄热、利尿通乳、解酒毒等功效。虽然水乡苏州有不少地方种菱,但“此独贵,于浒墅名之曰白菱,处处种之,出佘桥者尤佳。”(清.《浒墅关志》)。清代编撰《浒墅关志》的凌寿祺《佘桥白菱》诗赞曰:“阳山山水活,泻入佘桥里,养得菱科肥,水清实累累。佘桥河十里,不种菰与荷,秋风河上起,一片采菱歌。”诗中的“佘桥”,就是现在浒墅关开发区维德公司南边大运河塘岸上的高射桥,是白荡流入大运河的入口。诗中的“菰”,就是茭白。这说明,白荡水面虽大,但当地人对菱情有独钟,“水八仙”中的其他品种都不种,却大面积种菱,形成当地特色。采菱季节,当地的姑娘坐着2米来长、1米来宽、高40厘米,可放七八十斤菱的浴盆,穿梭于密密层层的菱荡里,一面采菱一面唱着吴歌,吸引了人们前往观光。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豪情,纷纷作诗吟唱。清.吴铠《白荡菱歌》诗云:“荡开十里欲浮天,到处栽菱不种莲。花影重重堆雪白,歌喉串串贯珠圆。渔家旧业田先熟,小女新腔曲未全。一带佘桥风物好,秋来采菱荡轻船。”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水天堂”姑苏城外浒墅关水乡的繁华景象与令人陶醉的旖旎风光。1757年,苏州府司马林良铨以乾隆皇帝南巡时赞美浒墅关文昌阁“昌阁风桅”为由头,与当地风雅士人饮酒唱和,赞浒墅关美景八处,“白荡菱歌”为八景之一。
白荡的菱直到六十年代还种植,据了解原塘西村(现为四明村)种的菱最多,面积约5公顷,其他沿湖的共和、星丰(现为运河村)、红星(现为大新村)等村都在白荡种菱。白荡菱产量很高,成熟季节一般6到7天就可采摘一次,一个秋季可采多次。当时浒墅关镇上还有菱行专门收购销售白荡菱。村民罱河泥时,一天可拣到沉入河底的老菱十几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白荡菱还成为拯救灾民的“救星”。当地村民以菱换米和山芋充饥。至今老人们对此还津津乐道。后来由于“大打矿山之仗”,白荡成了阳山矿石外运的主要通道,再加上沿湖办起了星罗棋布的轧石厂、废塑料加工厂和货运中转场等,白荡水质下降,再也不能种菱。“白荡菱歌”的胜景不复存在,令人十分惋惜。
今年,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投资6000余万元。已在北白荡建设面积达50余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7公顷的大白荡绿地生态公园。根据规划,新建的大白荡公园既有西欧风情,又具东方古韵,由5个半岛和2个湖心岛组成,园内有湿地生态区、历史环保及环保教育区和树林休闲区。有混合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开花乔木等27种观赏树木品种及草坪等。并伴有高立灯、矮柱灯和照树灯等照明系统,使夜间的大白荡更具魅力。作为苏州西部新兴工业城中的“绿肺”,大白荡公园,将重新焕发青春。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吴地风物—吃麦饼
- 下一篇:吴地风物—陆耀与芦墟月饼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