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王兴记”之缘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说起“馄饨”,据传是在西汉时期,由浑、屯两氏发明,历史悠久。

尽管馄饨是一种大众化的点心,但我对它总是情有独钟。尤其是无锡的“王兴记”,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就更多了。

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我到无锡旅游。当天晚上,我们在一家电影院观看《夜袭》,散场出来,只见旁边有爿很破旧的馄饨店,在我的建议下,大家进去,一 人要了一碗馄饨,一碗下肚,意犹未尽,竟再要上一碗吃了起来……出门时问及店名,才知此为老字号的“王兴记”。

回沪后去看父亲时,正值他身体有些小恙,恹恹地情绪很不好,但在我与父亲提起“王兴记”时,他老人家竟精神起来,他告诉我,无锡“王兴记”1913年开 设于无锡崇安寺旁,当时仅为半间门面,只有两张半台子,由夫妻两个带一个学徒,经营着手推皮子馄饨,大概,到了1925年的时候,才新创了白汤菜肉大馄饨。因为 用料讲究,加上精工制作,所以声名日振……不久,为了孝敬老爸,我陪他游无锡,上“王兴记”吃馄饨,自然是主要节目之一,记得那日一碗后意犹未尽的,竟是胃口不 大的父亲!第一次陪妻去苏锡宁三地旅游,是跟随一个旅行团,妻对单调油腻的团队餐很是不满,晚饭经常就是点点卯完事,到无锡那晚,我们单独行动,去“王兴记”吃馄饨,妻后来说,这是整个行程中她吃得最好的一顿晚餐。

此后,我多次上无锡旅游或出差,每次都要去“王兴记”吃一碗馄饨,当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好东西越吃越多,再去吃这碗馄饨,就不再为解馋,而是 带有某种怀旧的意味了。今年我又曾在无锡作短暂停留,由于时间短,本不打算去“王兴记”,但办事地点就在中山南路附近,于是先上“三凤酒家”买完受人托买的肉骨 头,就势又去了附近的“王兴记”,没想到如今的“王兴记”,几经迁建、改造,面貌已焕然一新!大堂里除了供应馄饨、小笼包之外,还增加了各色小吃,经济实惠;楼 上雅座,可供小聚或宴席之用。因为时间充裕,我除了耍上一碗“鸡汤三鲜馄饨”外,还要了两客小笼,但与前些年相比,虽有吃兴,胃口却已弱了许多,与邻座的一位老 伯谈得投机了,便邀他同食,而健谈的老伯,便以“王兴记”老食客的身份,开始向我详细介绍这“王兴记”馄饨一点一点的变化。据说,如今的馄饨,要先将猪肉洗净剁 成肉糜,加黄酒、精盐拌和;肉糜中还要加入青菜榨菜末、味精、绵白糖、清水等,搅拌成肉馅;再用馄饨皮子包住不太多也不太少的肉馅;煮馄饨也有窍门,入沸水煮并 要随时加入冷水,似保持水微沸,防止烂皮;最后,碗里放点精盐、味精、鸡汤,再把煮熟的馄饨盛入,撒上蛋皮丝、香干丝、香菇丝才成……老伯从馄饨谈起,又说起无 锡的种种变化,欣喜自豪之中,浓浓的怀古恋旧之情溢于言表。此次无锡之行,居然在“王兴记”认识了这么一位可爱而又有趣的老人,似乎比馄饨本身更令我回味无穷 呢!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