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风物—三游虎丘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说起“虎丘”,于我来讲再熟悉不过了,每次与人讲起虎丘,心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三”游虎丘,倒并不是我只去过三趟虎丘。那么,为什么要说“三”游虎丘呢?
游虎丘。那还 是在1994年的时候,参加完七月初的高考,心情轻松了些许。然而,随着高考放榜日期的临近,一颗心又仿佛提到了嗓子里,母亲便让我到苏州去看一看,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到苏州。尽管是 第一次,但苏州在我的印象中却是很熟悉,大概是曾经在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见过吧,或许是在儿时的露天电影里。长途汽车还没进苏州城,一座高高的古塔便钻进我的视线,不知边上谁说 了一句,“快看,虎丘塔”。我才恍然大悟。以致于小妹问我要去什么地方玩,我脱口而出“去虎丘”。七月的虎丘,游人非常多,天也比较热,我们跟在一个团队的后边,导游小姐妙语连珠, 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帖帖精致的题刻,让人流连忘返。小小的虎丘就是一本苏州的地方志,浓缩了历史,也凝聚了人生。我想,“有一天,我也能像她这样该多好?”也许,要是没有我第一次 的虎丘之游,今天我或许不一定在苏州工作和生活。
二游虎丘,是在苏大读书的时候,经常有外地的同学到苏州来玩,我便充当起临时导游的角色。加之我是学旅游的,那是更逃不脱了。为 了省钱,我便一个一个缩舍去找园林券,再借几辆破车就出发了。虎丘自然是我们的首选地了,冲着苏东坡老先生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也得去游一游,在交通便捷的今天留下这种 遗憾实在不该。于是,我便竹筒倒豆子,将课堂上老师讲的,图书馆里看的,跟在其他导游后边听的,一古脑儿给“现炒现卖”掉。去的次数多了,讲得也就熟了,而跟在后边免费听讲的人也多 了,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更足了。后来我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现场讲解考得挺顺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在学校时多次的临时导游。
三游虎丘。毕业后,我留在了苏州工作,做了一名导 游。因此,去虎丘的次数就更多了,具体去过多少次,我自己也没有计算过。带的团队多了,接触的客人也多了,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生活背景,使他们对导游讲解的内容有各自的喜好。有 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口干舌燥地在那儿讲解,然而有一些客人却是无动于衷,对讲解就慢慢形成一种厌恶感,这也是许多导游所碰到的问题,以致于在一些导游中有这样的现象,“外语导游讲的 比中文导游讲得少,老导游比新导游讲得少。”为什么呢?一是不会讲,二是不愿讲。我时常提醒自己我是学旅游的,“景点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再去虎丘的时候,我总要翻一翻《苏州 园林》,总想从中找出一些新鲜的东西,每次团队自由活动时,我总是习惯性地跟几个团,因为我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慢慢地能摸索出一些有趣的东西。“只有不会带的导游,没有带不 好的客人。”每次在虎丘塔下讲解结束时,我总是习惯性地数一数我的客人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也是平淡之中的一份快乐吧!
做旅游,就是做人,我很喜欢去虎丘。而且,每一次的感觉都不 一样。将来,不管我做不做导游,虎丘,我以后还会去很多次,因为,那儿是我梦想的起点和延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吴地风物—吴地“盖碗茶”
- 下一篇:吴地风物—梅园新韵花枝俏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