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散议—周庄洁茹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我忘记了是在哪一个网站上看到了这句赞美周庄的话,使我对心目中的周 庄充满了幻想和企望。据说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周庄在昆山的西南,古称贞丰里。北宋年间,周迪功朗(官名)在此辟田设 庄,于宋元佑元年(1086年)舍田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遂有周庄之称。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它位于上海、苏州之间的江南水乡 腹地。赞美的人说那里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港汊分歧,湖河联络,咫尺往 来,皆须舟楫。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我这次到中国大陆,本来是为了参加二个重要的会议( 一个有关西部开发 的咨询会和北京高科技发展研讨会)和到几所大学讲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 福建师大等 )。行程十天匆匆忙忙,途经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泉州和福 州等地,几乎均是每地一天的"打一枪换个地方",放下行李座谈讲课,提起行 李吃饭走人,比走马观花的速度还快,但我却在周庄呆了整整四十八个小时, 这无论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我的朋友们来说,都实在是令人吃惊的。
对于一个曾到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几百个城市的我来说,周庄的魅力就 真的那么大吗?回答是肯定的。周庄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 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虽不及意大利威尼斯的壮观和宏伟,但却是别有 情致,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 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周庄还 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 ,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 体,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大陆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的水乡泽国。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小镇风情, 会令游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元代名句: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使我下决心到周庄一游的人,正巧也姓周,而且我一直认为这位自称:" 我想我是鱼" 的并被大陆评论界称之为最有前途的新生代女作家,前生今世 都与周庄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渊源,如果不是她对周庄那种一往情深的赞美和 力邀,我想也许对于我这样一个远在美国的人,或许真的会和周庄永远地失 之交臂,因为世界上的小镇千千万万,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人们一游,但 我和那些去过周庄的人,都是基于某种机缘,使我们有福一饱周庄那迷人的 景致,让我们感受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的名言。 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我细细地读着一本周小姐送给我的书,那陌生的语 句令我感到我的衰老和远离故国的遥远,但文字间所奔发出来的青春气息,却 让我非常地羡慕这位"海里的鱼":
"我坐在海口的一条船上看日落,认为生活很美。 可是我看见有一条鱼从水盆里蹦出来了,我猜测它是海里的鱼,因为它不 停地跳来跳去,并且惊人地直立起来,在地面上摆出了水里的姿态,而淡水鱼 如果蹦出来,只会软塌塌地趴在那儿,等待着有人捡它起来,重新扔进水里。
海里的鱼仍然跳来跳去,小姐和厨师们都忙,没有人看到它,它直立了一 会儿,然后死了,这些都发生在一分钟内,一条鱼的死亡,迅速极了。
我以前认为我是一条鱼,可以游到海里去,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是一条淡水 鱼,我比谁都要软弱,如果他们笼络我,我就被笼络,如果他们招安我,我 就被招安,总之,再在水里活几天总比跳来跳去跳了一身血死了的好。我是这 么想的。............."
在飞机下降的那一刻,我记住了上面的这段话........
人生有许多精彩,哪怕仅仅是某人的一颦一笑,也往往是一生的追忆。周 小姐在我从上海虹桥机场走出来,微笑地叫着我的名字时,那飘逸的长发就注 定会在我的周庄之旅中留下记忆,我相信宿命,无论你的人生是否有你预期的 精彩,女性的才华和美丽都是不容错过的。何况在她的身边还有另一位才女-- 散文作家陈杏臻,我回美国时,是读着她的<
小桥、流水、人家,离别故土十几年里,多少往事如烟逝去,唯有江南水 乡的美景时常在我梦中萦绕。身处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之间,多么希望有一处 清静的天空和幽谧的大地。正如散文大家所言: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 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小镇街市间 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 命熨贴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 隐蔽的最高形态。
周庄的绝美之处在于水,水不仅可以流过门前,还可穿过亭院;保存完好 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错落有致,再加之淳朴的民风习俗,使周庄有了江南一 水乡的美誉。台湾女作家三毛到这里称找到了“旅游的感觉”,俄罗斯画家列 昂尼特称周庄是“东方威尼斯”。看来有人说,到江南不到周庄是你的一大遗 憾,此话一点不假。
从高处俯瞰周庄,湖水恰将周庄环抱入怀。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 、大海的善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偶尔湖上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 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 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圆或直,而最典型当数双桥了。石桥牢固而又质朴 ,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横跨于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 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 紧紧地锁住。现已成名的画家陈逸飞当年就以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名为 《故乡的回忆》。画被美国石油大亨哈默看中,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从那 以后周庄的双桥闻名遐迩。小桥多由青石板铺成,不同肤色的游客们踩在上面 ,磨得它失去了棱角,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光滑透亮。周庄的街道很窄,并排 也只能走五、六人;街面上做生意的店铺很多,店内或出售真假难辨的古玩, 或木质的碗筷、草鞋,或清新典雅的江南水乡的水彩画,别有一番情趣。在街 上还有各色各样让你眼馋的糕团店,多采用现做现买的方式,看着人们忙碌着 ,不一会,或方或圆的糕点便展现在你面前,如同古朴的周庄一样,糕点没有 艳丽的色彩,相实无华,香喷喷地馨入你的心田。真是一步一景、步步生花, 仿佛使你走进了那连绵不断的画卷之中。
晚饭则是在热情的周庄主人的劝酒声中吃了很久,在许多鲜美的菜色中,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周庄人引以为自豪的"万三蹄"了,其味道之香,肉质之鲜嫩 ,是我多年没有吃到过的美味。阿婆茶是周庄人最爱喝的茶,而且吃茶的方式 很讲究。茶具越古越好,煮水要用陶器瓦罐,燃料要用竹片树枝,沏茶要先点 茶头,隔数分钟后,再用开水冲泡,这样可以使茶色香味浓。人们经常看到六 七十岁老太聚在一起吃茶,因此称为"阿婆茶"。现在周庄此风更盛。品茶时配 以茶点:菜苋、瓜子、酥豆、各式蜜饯和点心。
晚上,我和周小姐在主人的安排下,在蒙蒙的细雨中,乘船夜游了周庄的 水道。为让游客观赏古镇迷人的夜景,周庄在条条小河中安装傍水灯,把双桥 、富安桥、贞丰桥、青龙桥、太平桥等桥梁衬托出一条清晰的轮廓;而挂着红 灯的艘艘小木船,在河中荡漾,乘坐在小船上的游客,一边尽情观赏迷人的夜 景,一边聆听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锡剧演唱和箫、笛吹奏,景情交融,美不 胜收。周庄的河水很静,静得连船儿前行划开的波纹也难以觉察。若不是亲眼 看见河旁两岸的风景在灯火中红红绿绿的变化,你绝不会相信船在前进、岸在 滑行。右边一排排的青砖瓦房旁,临河的窗户上挂着一只只赤红的大灯笼,我 们可以清楚看见红红的大方桌旁谈笑风生的顾客。这就是周庄的生意人家了。 左边,一户户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杨柳伫立于青砖房旁。 柳树拖着纤纤的柳条,不时亲吻着河水,像一位寄情于河水的多情少女。
在这样一个令人陶醉的夜晚,我们不但谈到了文学也谈到了她们这一代人 的人生哲学,有人这样概括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她们早熟;在长大以后,她 们却像个孩子;在读书时,她们早恋;在该结婚时,她们却又单身;在该上大 学的时候,她们呆在家里;在该工作的时候,她们却不愿做父辈们认为正经的 事情。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物欲中。父辈们总是用担心的眼神看着她们,害 怕她们失业,害怕她们吸毒,害怕她们堕落。学校的循循善诱,家庭的谆谆教 导,都无法阻止她们热爱城市的假面生活,热爱身体的狂欢,热爱比白天更加 丰富的黑夜。他们真正的成长是在九十年代,对七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 没有记忆,对八十年代的思想喧哗不想知道,父辈们所想所做的一切,他们都 不承认,他们只承认自己的选择,只承认时代不可阻挡的进步潮流。
周小姐对此不置可否地一笑: 也许吧,但我和她们不一样。并送给我一本 她的刚刚出版的新作:<
我在网上玩得很疯,他们叫我小妖精茹茹。最早以前我的网络名字是“我 在常州”,那是一个中性名字,我可以用那个名字勾引别人,也可以用那个名 字被别人勾引,我玩得很好,从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可是我犯了一个大 错误,因为自从我出现以后,又出现了很多“我在广州”,“我在扬州”或者 “我在杭州”,很多时候那么多的“我在什么州”同时出现,就像召开一个全 国性的电话会议,我们把所有的人都弄得眼花缭乱,而且到最后连我们自己也 弄不清楚自己是谁了。
后来有一个男人对我说,我在常州你说的话真奇怪,像妖精一样。多么漂 亮的句子,像妖精一样。于是我就改名字叫小妖精茹茹了。总之在网络上改一 个名字就像换一次人生,什么都可以重新再来。在日本上班的牛牛牛先生也曾 经说过,为什么大家在聊天室总改名字呢,还不是为了重新作人?我同意。... ....我迷恋网络,我迷恋它。我曾经很清醒,我只是用最少的时间下载我需要 的软件和资料,我只是看一眼新闻的标题,我惟一做的事情只是搜索每一个中 外文网站,我找到了很多疯狂转载我们小说的网站,我在整理证据,我想在秋 收以后与他们总结帐。.......
而事实上,那些不写也不发表的孩子们,他们都写得好极了,如果所有的 网民都说他们是最著名最优秀的网络作家,那么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尽管我 从来也没有看过他们的小说,我是一个职业作家,我曾经和所有的职业作家们 想的一样,网络上没有好小说,可是后来,我不得不承认,真正的高手,他们 只在网络上写作,或者这么说,他们很边缘。.........
第二天由于时差的原因,我起来的还是很早,依窗眺望,透过初夏黎明河 流上的薄雾,南湖水雾氲氤,此时的周庄宛如凸显于墨迹未干的山水画中一般 ,清新而温润,白墙碧瓦在淡青色的雾气中隐现于浓青的河道上。那是一种江 南少女独具的婉约婀娜。小镇灵秀的气息浮动在静谧的空气里,淡淡的,香甜 醇美的仿若浸透玫瑰花香的婴儿的呼吸。 我发现我开始爱上这个江南小镇了,不但沉迷她历经沧桑的深邃,更爱她 亘古不变的清纯。如果你见过她青青山水的娟丽,畅游过古屋园林的措落有致 ,淋漓过她如酥的春雨,我想你会象我一样眷恋她。为“小桥、流水、人家” 的水乡秀色而迷恋;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温柔风情而熏染。
古镇周庄,以古扬称,以秀扬名,以水为美,以桥为奇,以景为画。悠久 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画 卷。有人说,周庄是一本书: 举世无双的石桥、典雅古朴的宅院,无不令人称 奇叫绝。有人说,周庄是一壶茶: 在周庄品茗,只要在茶杯里放少许的茶叶, 就清香思溢,沁人心脾。还有人说,周庄是一幅画: 周庄这幅画有丰富的文化 底蕴和难得一见的水乡景色,无处不见水,满目皆是桥,移步换景,是周庄的 特色所在。水巷、河埠、石栏、拱桥、廊坊、楼阁、庭院的水乡神韵,犹如一 幅“盈盈碧水相环,楼阁隔河相望”的水彩墨画,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周小姐讲:周庄是水的世界,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 虽历经9千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风貌。有河有街必有 桥,因桥成街,因桥成市,桥桥相望,桥桥相连,为水乡周庄增添了魅力。 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每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每 转过一座桥墩,又另有一种意境,从不同角度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她说周 庄将是她的家所在,并会永远地住下去。
确实,江南有许多水乡小镇,但真正能象周庄那样,至今仍保存得那么古 朴的,已经极少。周庄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之中。这儿成 了船儿随处徜徉的大街小巷。白天坐船游览,从船上向河岸一溜望去,一些头 包花巾的妇女正在石级的埠头上淘米、洗菜。四条“井”字形的河道将古镇分 割,形成八条长街。鳞次栉比的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精致 古朴的石拱桥横跨其间,粉墙黛窗上,斜搭着一根根晾衣竹竿,挑起五颜六色 的衣衫,映在水中,如同一幅幅晃动不定的抽象画。偶尔有一只吊桶从窗口“ 噗通”入水,吊起满桶清水。小船划桨声中,运来鱼、虾、蟹、菱角、新藕, 楼上的人便用绳子吊起篮,与之交易……,沿着小河走,开始还觉得景致一般 ,突然看见了桥,就豁然开朗。因为这些座桥绝对像是画中的一样,是那种中 国画,很有古意,很精致的那种。走上桥去,在桥上望,一切可以用一个词概 括:古意。几条河,都是清凌凌的水;河边,都是淡雅的小楼或平房,就是一 律的白墙,一律的暗红色的窗;河边还有些很悠然的杨柳,在风里飘拂。非常 的宁静,没有一点喧闹,走在那里,就好像走在古时的某个时刻,不知道今夕 何夕。周小姐好像熟悉这里的每一块地方,偶尔还会有认识她的人与之打着招 乎。我们刻意躲开了周庄主人的热情与应酬,静静地走在千年的石板路上,像 两个来自远方的幽灵,悄悄地漫游在深深的小巷之中。
周小姐说这个小镇与一般江南小镇不同的是,它处处都是一个风格,好象 专为人欣赏而设的,她在几百年间一定也经过了很多变故,但她顽强地保留了 原样,什么战争,什么解放,什么文革,好像都没有到过这里。不像其它小镇 ,多少有被改造的气息,有了很多现代的作派,在为她们的先进叫好的同时, 也为她们失落的东西惋惜。而周庄则像是被从土里挖出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某 一日显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不由得惊叹,世间还有这样的珍奇。于是大家都来 把玩这样珍奇,刻意地更加把她塑造成珍奇。现在小镇的人们可以看出他们不 做其他的了,他们只干旅游。他们把门前的青石板抹得干干净净,近乎油亮; 把他们的小楼都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坊间",卖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他们或者 出租房子给那些远来的画家,或者开个家庭式的小客栈,家庭式的小饭馆;或 者他们自己就干了画家,做了绣衣,在家里卖起来。小镇方圆几里地,画廊, 茶楼,丝绸店,酒肆,客栈,仿佛全在画中。
在周庄的二尺(一点也不夸张)宽的小街上走着,心情非常悠然。走着走 着,就看到一个门,号称沈厅,又走着走着,看到一个门,号称张厅。周庄的 古桥有风致,而周庄的古宅更是不可不看,这里藏着我们老祖宗完整的水乡生 活。古宅的半数以上是明清之际所建。据称,周庄有近百余幢古宅,60余座砖 雕门楼,的确保存了明清以来水乡的神韵。难怪有人说,“周庄集中国水乡之 美”。这些原是大户人家的老房子真的很漂亮,与西方的高楼大厦完全是两个 世界。走进这里,你可以想象,想像旧时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细枝末节,他们的 最最日常的生活。《红楼梦》这个小说好就好在它写了许多的日常生活,让人 身临其境,好象参与了其中一样。沈厅的正厅两边的楼上有两个了望窗,据说 是妇女们因为不好上正厅迎客,而让她们在这里看看过把瘾的。那么你就又可 以想象,什么看女婿、看姑爷一类的事也就在这里进行的了。我对看上去若有 所思的周小姐说,我们现在走的这个楼梯上,应该就有小姐的泪痕呢。这样古 老的房子,里面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这里走着,你自己就是作家, 编起一篇篇有关周庄的小说,和想象中的人物一起感叹,一定很酷。
我们俩是在周庄旅游公司给我们特派的导游的引领下参观沈厅的,这是一 所出名的私人宅第,早就听说沈万三的家族号称“江南第一富家”,而“万三 蹄”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谈吐专业的导游小姐说,不论你是爱古还是好吃,来 周庄一定要看“沈厅”。由镇中“贞丰泽国”牌楼往南走,过青龙桥,再沿河 而行,走至富安桥。在桥的东南沈厅。沈厅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末 改名为“松茂堂”,坐东朝西,临河跨街计有七进,间有五个门楼。不懂古宅 的游人可能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个地主的宅院,看也无趣。其实不然,这个宅院 熔苏、徽工匠手艺于一炉。沈厅前为水墙门(河埠),靠街的墙门楼上悬有“ 沈厅”的匾额,进门再过茶厅,便是正厅“松茂堂”,为两坡硬山式,前后均 有廊,并设花格长廊。正中堂额白底黑字;为清末状元张春手书,家具为晚清 样式,风格浑厚。厅后为大堂楼,慕名而来的人在这儿就能看到富于传奇色彩 的沈万三的彩塑。沈厅后二进小堂楼和厅后院上下都可相通,陈列着出土文物 及民俗器物。内有有一架神龛式“千工床”,内外三层隔屏,雕工相当考究, 单以戏曲人物造型就有34幅之多,是为高手所作。
这座江南小镇,曾因安顿过这个富可敌国的财神,而成为如今的热门话题 。据说沈万三致富的门径,一方面是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是把周庄作为商品贸 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周庄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的便利,借助长江口 和杭州湾,将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区和苏州无锡一带的丝绸、陶瓷、粮油及手 工艺品等运销海外,处在这样一个优越地理位置,加上江南人的精明能干,沈 万三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步入沈厅大门,一层层走去,茶厅、正厅、大堂楼 、小堂楼……全部建筑呈纵深型推进状,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街阁门 连接,形成了一个回廊式的“走马楼”。正厅内梁柱粗大,刻有蟒龙、麒麟、 飞鹤、舞凤。正厅所对“积厚流光”砖雕门楼,雕镂精巧,为苏式砖雕之杰作 ,上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刻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 图案,包括《西厢记》、《状元骑马》等戏曲故事,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堂楼木梁架造型浑厚,一律为明式圆形图案,与前厅建筑风格有所不同, 栏杆与窗制作较为精致,属徽派风格。但是,就整体宅院和沈万三的资产而论 ,还算是俭朴的。在苏州一个资产只有沈万三零头的朝廷退职官员的私人宅院 恐怕都会比它气派一些。不难想象,处在元明之际的商人,在自己的门庭里做 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没有藏愚守拙般的谨慎是不行的,再有钱,也是一介商 人而已,没有官府的庇护,哪敢像红顶商人那样大大咧咧地去张扬。不管这位 在江南小镇如鱼得水的大商贾如何小心翼翼,最后还是在南京翻了船。据说明 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要修筑城墙,在筹募资金过程中,名声在外的沈万 山自然首当其冲。他倒也爽快,应承了筑造整个南京城墙三分一的的全部费用 ,这笔钱数目可不小,一时震惊了朝野。树大招风,事情到了这一步已非常危 险;然而他接着又拿出一笔巨款来犒赏军队。实在也难怪,处在封建社会下经 营的商人总想与朝廷建立一种亲善关系。但他面对的是明朝开国皇帝,这下便 激怒了朱元璋,认为他有钱竟敢在皇上面前摆威风。于是下令斩首,后来又改 为流放云南,沈万三就这样,最终客死在南方的戍所。沈厅慌乱了一阵之后很 快就衰落了,小镇也随之陷入了长久的寂寞之中。
中午的时候,我们走进一间富安桥边的小馆,小菜清淡鲜香,鱼虾味醇, 果菜色新。临桥傍水一坐,仿佛置身金墉笔下的“听香水榭”,“琴韵小筑” 。尤其是那女掌柜的,面色微红,眉目之间颇有小家碧玉之风。初见得这等小 桥流水人家,真令我这来自西方世界的浪子流连忘返,乐不思美了。如梦般的 景致,让我想起了那首古曲:"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 去为谁来?......."一时间真有浑然忘我的感觉。
在水边,还有人在画桥。有的是画水彩,有的是画油画。他们画“双桥” ,也画别的。周庄的桥足够他们好好画上一阵的。这些石桥横卧在窄直的河道 上,小船从它们的腹下穿过,载着那些赶来看水乡的笑脸。仅仅看这些桥,就 足以让人体味到几百年来小镇历史的凝固,因为约有一半的石桥,是元、明、 清三朝留下来的古物。而所谓“双桥”,其实是两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石桥 。一为圆拱桥,称世德桥;一为方孔桥,称永安桥。二桥联袂而筑,位于张厅 往北的河道交汇处,俗称为钥匙桥。而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单孔拱 桥富安桥,更是为江南桥梁之仅有——此桥桥端四隅依河建有形式高低各异的 楼阁,构筑独特,让人叫绝。
吃过饭沿街北走,便到张厅。张厅原名“怡顺堂”,是中山王徐达之弟徐 逢(孟清)后裔在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为张姓所购,改称“玉燕堂”,坐东 朝西五进,正厅及后楼为明建筑,余为清代所建。“玉燕堂”宽敞明亮,布置 一式仿明红木家具,古朴典雅。厅后庭柱所置楠木鼓墩柱脚,是江南建筑罕见 之物。正厅通向后院是条幽深的备弄,长20余米,南墙壁上有8个灯龛。后院 有条名箬径的小河穿宅而过,通向相传是沈万三藏银之处的银子滨;其尽头相 传是沈万三水家所在。箬径上用花岗条石砌成丈余见方的水池,供给来往船只 交会和掉头,水池驳岸上嵌有俗称“牛鼻头”的如意状系舟缆石。那句关于水 乡的话,“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用它来形容张厅,再合适不过。而年 轻人领略了张厅,恐怕更要感叹于宅如人心——古人之心细密、周详,心机叵 测。
周庄藏着不少文人雅事的故事,澄虚道院西侧,明朝崇祯年间建的贞丰桥 下,有幛名为“德记酒家”的百年老屋。1920年,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邀友四 次痛饮于此,酣酒作诗,称之“迷楼”,并赋“迷楼曲”二首,唱和者甚至众 ,传为一段文坛佳话。迷楼由此叫响。今天,大凡有些雅兴的游人,大都要入 迷楼一观。周庄路边的小店里,琳琅满目地摆着虚虚实实的“古董”。许多小 店都偏爱旧上海的月历牌和香烟广告。那些施朱弄粉的旗袍美人,带着另一个 时代的时尚表情,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小镇上,在光线黯淡的店铺里,漠视着时 光的流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家余秋雨在游过周庄后感叹道 :"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 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充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 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
江南古镇,多赖水的滋养,就像江南的女子。周庄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 ”,自然也少不得托着古镇世代生息与梦想的流水。它真正是“镇为泽国,四 面环水”。周庄的河流只能称得上一条条小河,但纵横交错,互街互通,织成 一个个平静的“井”字。街市临河而成,民宅背水而街。走在周庄的街道上, 就像是闯进了一个摄影棚,因为这里太适合酿造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故事,梦里 花开,流水红颜。
当我就要离开周庄的时刻,隐隐约约的有一种被离愁别绪侵扰的黯然。人 生中有过离家归家的经历,就不难感觉到这种黯然。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周庄 ,但感觉中她如同我的精神家园,将缕缕情愫渗透入我的心。当我融入过她的 润泽灵动,无论我距离她千山万水,思绪总会时时被牵引。即使醒时,哪怕梦 中。
周庄应该是冬季的时候去,古老的水乡在瑞雪中才是最美....
周庄应该是雨天的时候去,青青的石板上没有雨巷的惆怅......
周庄应该是清晨的时候去,早起的乡人是这古镇的生气.....
周庄应该是黄昏的时候去,听着归舟落岸便可静静地睡去......
周庄的风景特别显示出江南古镇的魅力和特别。无论是气氛、风景还是她 的人文特色等等,让你感觉到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也同时是一个文化的聚 集地。许多去过古镇的作家说,去那个地方最好是你和你的爱人,一艘小船摇 啊摇.......。因为那片景色,那份古朴,那种人文,还有你和她......
在我挥手向周庄告别的时候,与我同时挥手向我告别的还有那位一直陪伴 着我的年轻作家周小姐,是她把我领进这古朴迷人的周庄,并以其江南女子特 有的热情和才华令我为之感动,其娇美的容貌和秀丽的身影已和周庄一起,深 深地刻入了我的记忆链中.......
周洁茹,女,1976年生,常州人。十五岁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 小说《小妖的网》,中短篇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长袖善舞》《我知 道是你》,随笔集《天使有了欲望》。现为中国最年轻的专业作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学人散议—胡汀鹭与柳亚子
- 下一篇:学人散议—“名教”深渊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