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文化行旅—情寄“廉珉轩”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88年冬,西风,黄叶,雪花。古镇长泾中桥堍,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楼修饰得焕然一新,江阴市第一家乡镇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鼓乐奏起,鞭炮欢鸣,副市 长和小楼主人——德国华侨香港联总公司总裁顾铁华先生一起揭开了红纱,六个气势不凡的鎏金大字出现在人们眼前:“廉珉轩图书馆”。顿时,楼前的场院内响起一片掌 声。院中,梅香;楼内,书香;天地间,顾先生的德馨,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笑了!

星移斗转,十五年过去了。我,作为“廉珉轩”图书馆的一名读者,把“廉珉轩”当作我人生的第二所大学;与书结缘,徜徉书林,跋涉书山,我一本本地读《二 十四史》、《徐霞客游记》、《鲁迅全集》……在“廉珉轩”的哺育中,我开始学习写作,十多年间,我的散文作品发表于全国50多家报刊,计300余万字,20多次 获全国、省、市优秀作品奖。1989年,我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

“廉珉轩”不仅出作家,在我的读者朋友中,还出了一批花卉园艺家、育菇专家、书画高手。“廉珉轩”,我的,不,是古镇的育才摇篮。

与“廉珉轩”图书馆结缘十五载,我,作为“廉珉轩”图书馆开展群众性读好书活动的辅导老师,曾一次次向广大读者介绍、辅导馆内洋洋大观诸多藏书,曾一篇 篇阅读、修改、评审了数千篇出自读者之手的读书笔记。“廉珉轩”,作为古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使古镇的读书蔚然成风。十多年来,有多少古镇学子从“廉珉轩”走 出去了,有多少读者又留在古镇,他们吮吸了“廉珉轩”的乳汁,知识丰富了,成材了。离开古镇的读者,是风流人物;留在古镇建设的,是风骨栋梁;然而他们对“廉珉 轩”依然一往情深,忘不了,那读书岁月;忘不了,那切磋时光;忘不了,那小楼书香的氛围。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封情深意切的来信,有寄自美国的、澳洲的,有寄自 港岛的,有寄自内地一所所高等学府,有寄自林林总总工作岗位的,纸短情长,诉不完的相思,倾不尽的衷肠,对“廉珉轩”图书馆之情浓缩成一个字:爱!

与馆结缘,我十分敬佩献楼给地方政府办图书馆的顾铁华先生,这位风雅高尚的爱国华侨、爱国企业家,这位昆曲泰斗俞振飞大师的关门弟子,早在上世纪80年 代末,就目光深远地看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别有深意地把私宅居家小楼作为图书馆奉献给地方父老乡亲,并出资13万元购买图书,我赞美他的一腔赤诚之心,于 是,在《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在《文汇报》,在《中国文化报》,在《无锡日报》等发表了《小楼情重沐东风》、《小楼情深》等散文随笔,赞美“廉珉轩”图书馆 就是赞美人的博大情怀,赞美一种健康有益、向上进取的风尚。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小楼前的香樟越长越精神,桂花树金玉满堂,我在“廉珉轩”图书馆这所大学里,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苦读、耕耘,没有毕业的日子,只有一 个又一个弥足珍贵的新的起点。

人生易老天难老,“廉珉轩”图书馆永远以它迷人的魅力和无穷的书香,吸引着我,吸引着一批批、一代代渴求知识的读者。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