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旅—华秋苹和中国第一部琵琶谱王珂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琵琶在隋唐(581-618)牘之前,是对抱弹拨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今天的曲项琵琶起源于波斯,约公元六世纪中叶时传入中国长江中下 游地区,并由唐代的木拨弹奏,逐渐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多年来,中国形成不少琵琶流派,著名的有浙江、直隶、无锡、浦东、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乐曲各派在乐谱、指法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无锡派的代表 人物华秋苹,又名文彬,(1784-1859),号借云馆主人,无锡荡口镇人。擅琴兼唱昆曲,好诗词、篆刻、绘画,通医学,曾以行医为业,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 的艺术家。他认为,曲谱一向为各派内师徒间直接授受,乐曲始终没有能够用以广泛传播的、集大成的曲谱,而在传抄过程中,常有“鲁鱼亥豕之讹”,致使琵琶的演奏艺 术受到限制,这对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清朝乾嘉时期,尽管流派众多,但中国琵琶大体分为南北两系,南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北则以直隶王君锡为翘首。华秋苹往南趋北,向当时的两位大家陈牧夫和 王锡君学习两派的秘谱,学成回到无锡后,他与同人华映山、华子同、朱右泉、薛愚泉等一起合作,在虚心听取裘晋声、陈梅樽、蔡开基等无锡派前辈意见的基础上,采集 考订辑成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简称“华氏谱”)三卷,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初刻刊印,是我国第一部印行的琵琶曲谱。
“华氏谱”共收录有北派14曲、南派54曲,用工尺谱点板记写,旁注指法。华秋苹参照琴用减字谱法,规范并制定了琵琶比较完整的指法符号(左手指法1 6、右手指法8),对后世琵琶曲谱的记录、编订奠定了基础。
“华氏谱”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又称《淮平楚》,在“华氏谱”中名为《十面》)的完整乐谱最早就见于此;无锡著名琵琶艺术家 杨廷果唯一存世的作品《普庵咒芬布诖耍黄渌髋苫蚨嗷蛏俚夭捎昧恕盎掀住敝械牟糠掷智⑶衣叫沓晌衷诹餍械难葑嗲晃尬梢惨虼硕灯稹?/p>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前后出版三次,为研究琵琶古谱,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后世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锡派的嫡派传人不多,而如今能解读、应用工尺谱 的人就更成了凤毛麟角。
但无论如何,无锡派在清代中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琵琶艺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确是历史性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文化行旅—文化沧浪宜人居
- 下一篇:文化行旅—无锡历史文化的源、脉、品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