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旅—不江河万古流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中国大运河的开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水的伟大创举。它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必然,既体现了封建王朝中具有战略眼光和气魄的帝王意志,更是历代水利专家们的科技成就和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大运河的出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它是我国古代一项雄视百代、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
大运河的开凿和改造,缘于人类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的不断深化。水是生命的起源,万物仗之以生存,文明赖之以进步。但是,人们对水的认识和利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治水是古代东方人的第一件大事,不论是尼罗河畔的法老,还是华夏大地上的帝王,都有着治水定天下的历史。夏王朝是华夏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开端,传说禹疏九州,顺水之性,消弥洪灾,揭开了中华文明新的一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加深了对水性的认识,逐步知道水有浮力,无孔不入,有风则浪,无风则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大运河发端于人们认识水性之后,封建君王尝试开凿河道,大规模引水通航为战争服务,以后又利用河道进行漕运。为了保证航运的畅通和安全,需要解决众多的复杂问题。除了不断地开河筑堤外,还要设法一路上通过三起三伏高低不平的地势和寻找可以利用的水源,并通过筑埭堰、建水闸、设斗门等措施来解决因水位落差而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问题。特别是为了穿越汹涌澎湃的黄河,战胜自然灾害,历代劳动人民一直奋斗不息。只是因漕运的终止和近代公路、铁路、海运的出现,以及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造成北方千里运河的淤塞,大运河才逐渐衰微。
中国大运河整整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从形成到没落的漫长岁月。在长达20多个世纪中,它作为封建时代惟一优越便利的交通线路,完成了这个漫长时期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值得庆幸的是,大运河并没有像中国古长城一样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而失去作用,它的大部分河道仍然得到保护和利用,继续为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今天,运河儿女在怀念大运河昔日辉煌的同时,自然更关心它的未来。我们对大运河未来充满着信心,因为它是惟一从南至北沟通中国大地六大河流域的大动脉,不论从交通、水利、环境、旅游、生态等方面看,人们都需要它。不过,由于运河水质的严重污染和水运速度比陆运缓慢,大运河与昔日相比已大为逊色,它只是解决笨重货物的运输,而不能解决人们生活用水及便捷的旅行。因此,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需要,一般的需要只能决定它的存在和维护,不会给它带来新的辉煌。大运河新的辉煌取决于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今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环保和水资源的高度重视,一项新的呼之欲出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大运河将从过去以漕运为其主要功能的帝王工程变为出于饮水、用水需要的人民工程,因此它将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负有不同时代不同使命的大运河,其未来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文化行旅—难忘虎丘曲会
- 下一篇:文化行旅—吴侬软语不能忘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