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语趣谈—无锡的“谐音”地名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无锡有些地名,听起来发音相近,但写起来字形各异,即俗语所说“音同字勿同”。如贺弄原名火弄。又如清名桥大有弄附近的蜻蜓浜,原称“丁姓浜弄”,由于邑人口头语言习惯地把蜻蜓称作“dingxing”,音近“丁姓”,日久天长被渐渐地喊响了“蜻蜓浜”。东门亭子桥旁有条羊皮巷,其地名的诞生并非真的与羊皮有关,原来这里在明朝时,曾有杨、李两家从常州迁来定居,起名杨李巷,后来不知怎么的,“杨李”与“羊皮”相谐,以讹传讹,就喊成了“羊皮巷”。花园弄附近的淮阳里,原名淮扬里,清末时淮阴、扬州籍居民移居至此,“扬”谐音“阳”,后来渐变为淮阳里。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有时容易搞错,如大公桥附近的日晖桥,不熟悉南门路名的人往往误为石灰桥。但铸冶巷附近的日晖巷(后西溪到人民路一段),在清朝时巷内倒真的堆放过石灰,据《金匮县志》记载,此弄原名石灰巷。解放后,因其名不雅,改称“日晖巷”。

南市桥巷附近的水曲巷,曾名止水巷和水缺巷,“缺”谐音“曲”。此巷为纪念明朝东林党首领之一高攀龙而得名,高氏遭奸佞迫害,于宅内(今江南中学里面)投水自尽。

福田巷旁边有一条旧名“七箭河”的田基浜,谐音田鸡浜,1954年填河成路,宽2米长162米。

浜无名存,系历史所遗留。塘泾桥附近的苗弄,原称“庙弄”,因南水仙庙而获名,1968年弄内有苗圃,遂改称现名。清扬路与夹城里之间的“文隆里”,原名“坟弄里”,因名称欠佳,故改现名。从前,圆通路上一条通向人民路的小巷,曾名“牛屎弄”(因清末这里曾有牛磨作坊),后因其名称难听,取其谐音改为“游泗弄”,不大通俗,似乎好听了一点,其实查一下字典,“泗”也是不大雅观的“鼻涕”之意。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