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七”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凝炼浓缩的无锡俗话,有着具大的容量。众多的无锡口头俗语,汇集成邑人智慧的海洋,经验的宝藏,像一盏明亮的智慧之灯。
以单字“七”为例:“不管三七二十一”(没有经过周密细致的考虑)、“打蛇打勒七寸里”(打在要害处)、“跑了十七八趟”(含夸张,有时其实只有跑了几趟)、“七勿老三牵”(勿着勿落,当着勿着)……无锡俗语把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表达得多么简单、明白!
“七”作为实数使用,如旧诗的七绝、七律;三国时曹植的七步成诗;人的七窍(七孔:口、眼、耳、鼻孔);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可见在成语或一般的语言环境下,“七”字跟“六”一样,单用不具有引申义。但它一旦跟“八”结合,就表示多而且乱或表示程度等意义。可分为杂七杂八、投七投八(指忙忙碌碌而收效不大)和七折八扣、七上八落、七投八投(指想方设法搞出眉目和成绩来)这两种基本结构。
另外还有打乱上述结构形成的,如:七勿搭八、七手八只脚、搅七廿三、乱七八糟、胡说八道、已经进展到“七七八八”(初具规模)、吃到“七七八八”(饮食适量,不要吃得太饱)……无锡俗语是约定俗成的,有时很难死究公式。
又如我们无锡说“七歪八斜”,有的地区却说“七斜八歪”或“七扭八歪”。浙江温州地区说“讲七讲八”,有的地区却说“七讲八讲”。吴承恩《西游记》描写大大小小的妖精“七肥八瘦”(第九十一回)。元·吴昌龄有“七死八活”的说法(语见《张天师·楔子》)。《五灯会元·卷二十》也有“上堂七手八脚……打成一片”这样结构的句子。留传于吴地的“七颠八倒,廿五送灶“的民谚,意在批评人们粗心健忘(旧时送灶应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植物
- 下一篇: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马”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