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趣谈—无锡俗语中的“三”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三”,原是表示实数的,如:三脚猫、三脚撑、三夹板。地名:惠山三茅峰、三山(仙岛)、三国城。歇后语:“三只手指头捏田螺———稳笃笃”;“三只脚的板凳———不稳”;“三个铜板放两搭———一是一两是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三”。
有时“三”又表示“多”或“多次”,如:三个勿相信、三头六臂、三拳头打勿出一个闷屁、三只手……锡谚嘲讽马拉松式吵相骂,叫做“一日一夜勿口干,三日三夜勿嘴酸”。成语“垂涎三尺”、“三思后行”、“入木三分”等以及单字“森、磊、众、淼……”都含“多”义。
有时“三”又表示“少”、“少量”,如:三吓头、三分钟热度、三句话不离本行、程咬金三斧头。“三”有时还表示约数(较少的若干):三角黄石、猪头肉三勿精……有时表示最少的多数:三人六主意、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
有时又表示最多的少数:三铜板勿值、三当六对面(讲讲清爽)。
“三”一旦与“二(两)”结合,那就闹猛了。一是表示有动静有变化:三心两意(几心几意)、三差两错(错杂有变)、三长两短(情况突变)、两面三刀(诡变无常)。二是含“少”义:三言两语(寥寥数语)、三三两两(零零落落)。宋·潘阆词《酒泉子》: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青秋。”北周·庾信《小园赋》:“三竿两竿之竹”,都是说“三”之少,倘若就字论字死扣字面,就领略不到这些话语的精辟性了。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